下载APP

暂仅支持Android版

logo
学员登录
管理员登录

专家团队

华成英

清华大学

王昆扬

北京师范大学

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

梅凤翔

北京理工大学

培训班

更多

通知/新闻

  • 9
    25

    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2022年秋季培训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开展高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的新模式,推动高校教师发展,北京金台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文华在线教育在22年秋季学期共同推出6期短期培训项目,项目信息汇总如下:一、      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北京金台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二、项目列表序号项目名称培训时间附件1“大思政课”背景下院校德育工作创新高级研修班10月15日-16日1、大思政课背景下院校德育工作创新高级研修班.doc2“高校教学名师谈教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线上研修班10月19日-21日2、“高校教学名师谈教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线上研修班.doc3名师大讲堂——高校教学创新与实践高级研修班10月26日-28日3、关于举办名师大讲堂——高校教学创新与实践高级研修班.doc4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备赛线上研修班11月2日-4日4、关于举办“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备赛研修班”的通知..doc5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师德与人文素养提升高级研11月9日-11日5、关于举办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师德与人文素养提升.doc6“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线上研修班11月16日-18日6、关于举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研修班 的通知.doc三、      参训人员高校教师四、      研修方式线上直播讲座,研修网址为https://www.ulearning.cn ,或移动端APP下载“优学院2.0”版本。五、      联系方式邮箱:591612515@qq.com 联系人:王老师 15611840618 微信同号苏老师 18510716178 微信同号 北京金台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年9月19日

  • 1
    05

    开启新时代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党支部书记、秘书长 杜越  中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要的会员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举办着最大规模教育的国家,如何进一步提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水平,全面开启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使中国成为世界教育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历史任务。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开启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  教育强国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建设教育强国,意味着中国教育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走向世界,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以中国教育发展的理论、经验、道路、模式为解决世界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放眼全球,各国对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趋同,这为我们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全球教育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  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教育发展的巨大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的教育发展成就已经实现了两个超越,即超越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世界同等国民收入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中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15年前后,当国际社会对全民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时,中国以不凡成绩赢得了广泛赞誉。细读2015年在韩国仁川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通过的《2030年教育仁川宣言》中所提出的新的教育愿景,中国大多已经实现;在2017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九个人口大国2030年教育部长会议上,中国的教育成就再次刷新各国认知。同为人口大国,中国教育已大踏步走在九国前列。这些辉煌成就,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我们开启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推进全球教育治理过程中,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推动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中,将党的领导放在事业发展的首位,把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指示作为行动准则。  三、开启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国越来越期待分享中国经验,中国也愿意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的形成和落实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作用。2015年5月,教科文组织在中国青岛召开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得到各国代表高度评价。各国惊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纷纷表示愿意加强交流合作,学习中国经验。2016年9月,中国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详细阐述了落实包括教育目标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方案。中国将制定本国教育规划与落实国际议程相结合,多次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召开国际咨询会,增强了本国规划的国际性和国际议程的本地化。中国还选派一流专家,参与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指标跨部门专家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指导委员会、技术合作组等一系列国际机制当中。  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教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教育特使,展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女性教育的重视和关爱,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教育界的影响力。中国支持联合国提出并由教科文组织主导的教育第一全球倡议。中国支持全球的教育弱势群体,关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女童和妇女教育,举办了很多培训活动。中国支持并参与教科文组织制定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全球公约的行动,是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的首批缔约国,支持并资助非洲制定本地区的高等教育资历互认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通过智力合作、知识共享和业务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这与我们党十九大提出的“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高度契合。推进新时代全球教育治理,我们应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分享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与各国教育工作者一道,为世界教育的发展,为推动与各国的人文交流,为人类进步的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摘自: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73/201801/t20180104_323683.html

  • 1
    05

    教育部 农业部联合推进高校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协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农科教协同,2017年底,农业部与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农业部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  为推动文件的落实,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暨农业科研院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占元高度肯定了高校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服务能力跃升、服务模式建立、农科教深度融合、机制建设持续推进、社会影响广泛深入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校取得的成绩。他指出,高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下一步,高校将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要抓手,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等加强协同,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优异成绩写好新时代高校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奋进之笔”。  张桃林肯定了农业院校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做出的积极贡献。他强调,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围绕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和绿色兴农,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科技体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部分农业大学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摘自: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1/t20180105_323873.html

  • 1
    05

    引导青年学生为梦想奋斗写人生华章

      本报北京1月4日讯(记者 焦以璇)今天,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精神座谈会。在京部分高校负责同志、留学回国人员代表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结合自身留学和工作经历,从不同视角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思考体会。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表示,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广大留学人员在内的青年和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与去年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相呼应。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宝剑认为,要把总书记回信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特点,主动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去。  田学军在会议总结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深刻把握总书记回信的重大现实意义。总书记的回信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田学军强调,要紧紧围绕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开创留学工作改革发展新局面。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要积极选派和引导我国优秀青年到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学习研究,千方百计为出国留学人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全链条服务。要紧紧围绕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书写人生华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机融为一体,学好本领、全面发展,努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摘自: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1/t20180105_323799.html

  • 1
    05

    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在留美、留日、留德中国学子中反响热烈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勉励他们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并向所有海外学人致以节日问候。这一暖心消息在留美、留日、留德学人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和人民重托,要胸怀大志、刻苦学习,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017年12月31日下午,在美中国留学人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纷纷表达归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在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主办的座谈活动上,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各主要大学的留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信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寄望反响热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激发了新一代留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乔治·华盛顿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刘晨即将毕业,正打算回杭州就业。他说,当地的孵化器和人才奖励政策是他选择归国工作的主要原因。“两年前刚来美国时,不少人都打探怎么申请实习和非移民签证,今年新同学的就业规划,很多都是回国。”刘晨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堃说,以前很多留学生想留在美国,如今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优质项目和资源回国,这说明他们对中国发展和未来前途都很认同。  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岑建君说,5年来,在美中国留学生归国比例不断攀升,祖国经济发展形势欣欣向荣对这些海外学子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留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从思想上为留学生指明了方向。  2017年12月3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召开座谈会,50多名学友会骨干和公派留学人员齐聚一堂,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心得,纷纷表示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胡志平在座谈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中对海外学子的寄语,必将激励新时代的留日学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早稻田大学学友会会长张雨生表示,作为李大钊等曾在日本留学的革命先驱们的后辈,我们将继承发扬留日学人的优秀传统,将我们的留学梦和中国梦融为一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杨筱恬说,我们将秉持老一辈留学人员的崇高理想,时刻心系祖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杏林大学政治学教授刘迪表示,目前中国科技革命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创新创业开始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仍面临许多新课题、新任务,面临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在未来的转变过程中,海外留学人员的智慧、力量不可或缺。  在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1月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张军辉说,留德学子要时刻关心祖国和世界的发展,把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立新说,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海外学人的温暖关怀和殷切期望,也体现了在跨越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重视。  柏林洪堡大学欧洲语言文化专业的维吾尔族博士生米娜说,目前她正从事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在德国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发展,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病毒专业博士生王博说:“祖国日益繁荣,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障,科研力量不断强大,为国家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柏林自由大学从事高原生态研究的武建双说:“我的事业在西藏,总书记对留学生的关怀,激励着我要珍惜在国外的学习机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早日学成归国,再上高原,在世界屋脊书写无悔青春。”  上世纪80年代初来德的德中分子医学和药学学会会长樊华说:“我们那时,国内和欧洲差距还很大,拼搏是当时留学生中最时髦的词,如今,每年回去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对祖国的发展有更深体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留德学人将继续拼搏努力。”摘自: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801/t20180105_323804.html

培训流程

  • 报名

  • 缴费

  • 学习

  • 考试

  • 申请证书

  • 获得证书

下载APP

暂仅支持Android版

下载Android版APP

证书查询

查询

客服中心

  • 客服热线

    400 610 7878

  • 在线客服

学员之星

  • student

    天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 韩彦丽

    长沙民政

  • 学员

    文华教师发展中心

尊敬的  张三  学员,你已获得的证书如下,您可登陆后在“我的证书”中查看详情。